《资治通鉴》第八十八卷 晋纪十
西晋·晋愍帝建兴三年(癸酉,公元315年)
【原文】
石勒围乐平太守韩据于坫城,据请救于刘琨。琨新得拓跋猗卢之众,欲因其锐气以讨勒。箕澹、卫雄谏曰:“此虽晋民,久沦异域,未习明公之恩信,恐其难用。不若且内收鲜卑之馀谷,外抄胡贼之牛羊,闭关守险,务农息兵,待其服化感义,然后用之,则功无不济矣!”琨不从,悉发其众,命澹帅步骑二万为前驱,琨屯广牧,为之声援。
【译文】
译文太长,略过
【解析】
今天继续聊聊人际关系。
如果你感觉,自己明明认识不少人,但是自己需要的时候,却发现那些人都帮不了自己,那么这篇文章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启发和洞见。
西晋黄河以北打成一锅粥,原有的权力格局大洗牌,两个老霸主瞬间崩溃。
幽州王浚被石勒偷袭,老家被爆掉,冀州幽州落入石勒手中,实力暴涨与他的老东家匈奴汉赵形成分庭抗礼之势。
刘琨的幕后金主拓跋鲜卑,因为大老板拓跋猗卢想立小儿子为继承人,劳苦功高的长子不服气,内战爆发。
拓跋猗卢以及其长子身死,拓跋鲜卑几乎要分崩离析。
拓跋鲜卑的内乱,对于刘琨来说反而是机会。
一方面,原先大量北逃的西晋百姓为躲避鲜卑内战难逃到刘琨地盘。
刘琨的地盘本来就小,人口基数少,瞬间多了十几万人,这就是生产力和兵员。
刘琨就好像吃了大补丸一样,瞬间就硬了。
另一方面,原本刘琨受制拓跋鲜卑,各种不自由,现在拓跋鲜卑内战,也管不到刘琨,那他可不得想干嘛就干嘛。
此时刘琨感觉非常良好,迫不及待想要一舒胸中郁闷,环顾四周迫切想找个家伙练练手。
正好石勒出兵围攻乐平,乐平太守韩据想刘琨求援。
刘琨决定先干一下石勒,高调一把。
于是就有了上面材料。
劝说刘琨别浪的箕澹、卫雄就是从拓跋鲜卑带着十几万人南下投奔刘琨的头头。
他们劝刘琨别浪的理由,有客观事实,同样也有个人私利。
就如两人对刘琨说的,这些人刚过来,还没安顿好,你就让人家去作战,人家心里只会想你是不是把我当炮灰用。
私利也好理解,这十几万人是箕澹、卫雄两人投靠刘琨的资本,打完了他们就没筹码了,在刘琨也就混不下去了。
我觉得真正要细品的还是两人的这句话:
此虽晋民,久沦异域,未习明公之恩信,恐其难用。
没有恩信,难以使用,背后是什么逻辑?
你想认识别人,你想和别人产生关系,本质上一定是对方身上有你想要的东西。
但,你不可能贸然的直接说,你这东西我想要,咱们做互换吧。
人家只会觉得脑子有问题。
而这背后的关键就是交易成本。
关系好坏、深浅的实质是交易成本的另类兑付。
没有关系存在,交易成本极高,甚至交易都不行。
当刘琨要这些降人为他而战时,这就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。
你刘琨算老几?
他们身陷鲜卑的时候,没见你来救他们,现在南下逃亡,你也没让他们衣暖饱饭,凭啥给你去卖命?
在没有建立新的关系链接的前,刘琨是没办法让这些人真心为他做事。
再看箕澹、卫雄提到的:
不若且内收鲜卑之馀谷,外抄胡贼之牛羊,闭关守险,务农息兵,待其服化感义,然后用之
刘琨要消化吸收这些人力,不要觉得这些人在你手上了,你就能用。
资源这东西,给到你手上,和你能用出来效果是两码事。
刘琨安抚这些人、给吃穿、安排生计,这个过程就是和刘琨产生关系链接的过程。
但凡刘琨做的好,那么这些人也会觉得刘琨这个人靠谱,值得跟随,到时候刘琨喊一嗓子跟他去砍石勒或匈奴汉赵,这些人肯定比现在积极性高。
说到底,刘琨犯了大忌。
但凡有点养生常识的人都知道,才吃完饭就运动,要出事的。
而对于关系来说,你有关系,你认识关系,和你能调用关系做事完全是两码事。
【闲扯】
你有什么和你能用出效果来,是完全两码事。
说实话,我们太注重如何去有,但是却忽略了如何去用,以至于很多东西看上去咱们有,但实际上要么用不出来,要么用出来打折扣。
比如说脑子。
人人都有脑子,但为什么有的人的脑子有各种点子,但有人的脑子,不过是肩膀上面顶了个叫脑子的东西。
再比如说关系。
人人都有关系,但为什么有的人能够用关系解决事情,但有的人的关系,吃饭喝酒可以,但给你帮个忙就推三阻四。
关键就在于上面讲的,在你有和你能用,之间存在鸿沟的。
对于脑子来说,你没有去训练、锻炼他,结果是你带着脑子走,而不是脑子带着你行动。
对于关系来说,你虽然建立了关系,但是并没有围绕关系建立更深入的联系。
什么叫更深入的联系。
上面材料箕澹、卫雄对刘琨的讲的就是这个。
建立互惠利益、反复合作强化信任、日常互动加深情感,等等,但这些都需要时间。
大多数人都是急性子,认识个贵人恨不得立马带你飞,认识个漂亮姑娘恨不得立马滚传单。
结果可想知,你把人家吓跑了。
所以,记住,你有什么不代表你能用它,更不代表你能用好,在你有和你能用、能用好之间,你要做的事还有很多,而人与人之间的差距,就是在这里拉开的。
物品上是如此、知识技能是如此、人际关系也是此,权力同样也是如此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下一篇:没有了